扫码关注我们
区块链在票据领域的发展前景

目前区块链在票据领域已经有了许多落地尝试,这些尝试主要围绕在传统的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周围,我们看到包括美的、阿里、上海票交所在内的多家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已经开始试水。

目前,区块链票据应用的环节主要是承兑、贴现、交易等,更多起到的是联盟链的记账、对账、防止篡改和重复贴现的功能。由于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业务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这些企业一开始不太会直接尝试公链这种开放的体系,也不太会尝试使用通证经济或是把治理权力交给社区。

目前区块链技术在票据领域已经有了很多落地应用的实例,取得了不小的突破,有越来越多的新项目开始融入区块链技术。但我们要看到,目前的区块链技术,特别是主流的公链技术,距离在票据行业真正大规模商用仍然有很大距离。

区块链的核心要点之一是分布式存储与全网共识,进而使得数据对全网节点是公开透明的,但这对于那些非常看重数据的隐私性的银行和机构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旦发生隐私信息泄露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举例来说,目前很多机构都在尝试区块链发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行业的效率,但同样有可能造成发票中敏感信息的泄露。

如同我们在前文中所说的,主流公链的性能难以支持大规模并发交易。比特币每秒只能处理7笔交易,以太坊也不过每秒十几笔,一旦短时间发生大量交易,就很容易造成网络的拥堵,进而导致交易迟迟无法被确认。而目前主打高TPS概念的EOS等新公链,每秒处理几千笔交易的速度相对于传统中心化服务器的吞吐量来说,依然还相距较远。

区块链要求每个节点都同步所有的交易,维护共同账本,这就意味着每个节点上都会记录所有的交易数据和状态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量就会变得很大,需要非常大的存储空间,以至于普通的节点难以维系,还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不过目前提出一些技术思路,如让部分节点只保存有限的数据,而让一小部分节点保存全账本。另外,IPFS等分布式存储协议的推出也对解决区块链的数据存储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因此,目前我们看到,绝大多数的区块链票据项目都选择联盟链作为切入点,从而绕过目前公链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但联盟链和公链不同,有自身的准入机制,参与者必须是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或是指定的第三方机构,本质还是中心化的共享账本,因此也有区块链行业的人员表示联盟链并不是真正的区块链。

联盟链由于自身并不开源,难以和其他链打通,这就使得各条链之间非常容易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从而变相回到了传统中心化数据库的老路上。而一旦涉及跨链,对技术的要求就又高了一个层次,落地的难度也会变大很多。

另外,联盟链在性能方面虽然相比目前的公链有不小的进步,但是仍然有其自身的瓶颈所在。目前大部分联盟链都是基于IBM的Hyperledger Fabric开发的,Hyperledger的共识机制采用的是改进拜占庭容错(PBFT),在该机制下达成共识依靠的是各节点直接多次通信相互验证,相比竞争性的POW机制在每秒交易次数上快了很多,但它的高性能是和节点数量以及验证节点性能相关的。

一方面,节点达成共识需要的时间会随着节点数量的增加而变长,即共识节点越多性能越慢。

另一方面,验证节点执行智能合约所耗的时间和自身性能直接相关,如果验证节点的性能较差,达成共识所需的时间也会被直接拉长,这样一来,整个系统的性能实际上是由性能较差的节点所决定的。

目前Hyperledger的智能合约在版本迭代以后很难将数据同步。Hyperledger Fabric的Chaincode是在交易被部署时分发到网络上,并被所有验证节点通过隔离的沙箱来管理的应用级代码。Chaincode目前通过Docker容器进行运行。使用Docker的好处在于,将所有的Chaincode互相隔离,不会互相干扰,进而提高了安全性。但缺点在于,企业级应用产品的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版本的迭代而不断对功能进行迭代、调整、bug修复等。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部分Chaincode也需要随之更新来与需求相适应。而当Chaincode被沙箱所隔离时,它运行时的状态数据也会被单独储存起来,这样一来,Chaincode每一次的更新都相当于重新发布了一个新的Chaincode,而且无法对原始版本累积的数据进行访问。想要更新数据只能用手动的方式来进行状态迁移,并且要迁移的数据量会随着版本的更新而一直增加。

虽然目前面临着诸多技术和制度等方面的难题,但从长期来看我们还是相信区块链技术可以在票据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公链技术的不断进步,性能和隐私性难题一旦得到解决,利用区块链技术必然能建设出更为高效、安全、稳定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

来源:博客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