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我们
在软件测试中,代码审计(Code Audit)是确保代码质量、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的关键环节。以下是进行代码审计时需要注意的核心方面:

1. 安全性漏洞

  • 注入攻击:检查SQL注入、OS命令注入、XML注入等(如未参数化的查询)。

  • 跨站脚本(XSS):验证用户输入是否被转义或过滤。

  • 敏感数据泄露:硬编码的密码、API密钥、加密密钥等。

  • 权限问题:越权访问(水平/垂直权限缺失)、不安全的直接对象引用(IDOR)。

  • 缓冲区溢出:C/C++代码中数组越界或未校验输入长度。

  • 依赖安全:第三方库/组件是否存在已知漏洞(如通过工具扫描CVE)。


2. 代码质量

  • 代码规范:是否符合团队的编码规范(命名、缩进、注释等)。

  • 重复代码:识别冗余代码块,建议抽象为函数或模块。

  • 复杂度:高圈复杂度(Cyclomatic Complexity)可能增加维护难度。

  • 异常处理:是否捕获所有可能的异常?是否有裸的catch语句?

  • 资源管理:文件、数据库连接、网络连接是否正确释放(避免资源泄漏)。


3. 性能问题

  • 低效算法:是否存在时间复杂度高的操作(如嵌套循环)?

  • 内存泄漏:动态分配的内存是否释放(尤其C/C++)?

  • I/O操作:是否频繁读写文件或数据库?是否有不必要的阻塞调用?

  • 缓存滥用:缓存策略是否合理?是否可能导致脏数据?


4. 业务逻辑正确性

  • 边界条件:极端输入(空值、超长字符串、负数)是否处理?

  • 并发问题:竞态条件、死锁、线程安全(如共享变量未加锁)。

  • 数值计算:整数溢出、浮点精度误差、除零错误。

  • 业务规则:代码逻辑是否与需求文档一致?


5. 可维护性

  • 模块化:代码是否高内聚、低耦合?

  • 注释与文档:关键逻辑是否有清晰注释?API是否有文档?

  • 魔术数字/字符串:是否替换为常量或枚举?

  • 依赖关系:模块间依赖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循环依赖?


6. 测试覆盖

  • 单元测试:关键函数是否有单元测试?覆盖率是否达标?

  • 边缘用例:测试用例是否覆盖边界条件和异常场景?

  • Mock使用:外部依赖(如数据库、API)是否被正确Mock?


7. 合规性要求

  • 数据隐私:是否符合GDPR、CCPA等法规(如日志中记录敏感数据)?

  • 行业标准:是否遵循OWASP Top 10、CWE、MISRA(嵌入式系统)等标准?

  • 许可证合规:第三方库的许可证是否与项目兼容(如GPL传染性)?


8. 工具辅助

  • 静态分析工具:使用SonarQube、Fortify、Coverity等自动化扫描。

  • 动态分析工具:结合模糊测试(Fuzzing)或渗透测试。

  • 依赖扫描:工具如Dependabot、Snyk检查依赖漏洞。


9. 审计流程建议

  1. 明确目标:聚焦高风险模块(如身份认证、支付逻辑)。

  2. 分层检查:先架构设计,再逐层深入函数实现。

  3. 记录与跟踪:使用问题跟踪系统(如JIRA)记录缺陷并闭环。

  4. 团队协作:结合开发人员解释复杂逻辑,避免误判。


通过系统化的代码审计,可以显著降低软件风险,提升整体质量。建议将审计纳入CI/CD流程,实现持续监控。